我们为您健康保驾护航 树白衣天使形象 创百姓健康品质 用心倾听
细心诊疗 耐心解答 精心治疗
为什么会形成胆结石?
胆囊结石的成因非常复杂,各种原因引起的胆汁成分变化都可能引发结石。
目前已知与胆结石形成相关的因素包括:
1. 年龄因素
胆囊结石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;
2. 性别差异
研究显示男女发病之比约为1∶2,即女性更容易患胆结石,可能与性激素差异相关;
3. 肥胖因素
肥胖是胆囊胆固醇结石发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,肥胖人发病率为正常体重人群的3倍;
4. 饮食因素
饮食习惯是影响胆结石形成的主要因素,进食低纤维、高热卡食物者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明显增高。
其中,饮食因素是最容易得到控制的,因此医生常会建议胆石症患者“少食油腻食物”,不仅可以减缓结石发生、发展,还可以有效减少脂肪食物对胆囊的刺激,可以降低胆囊炎发生的机率。
胆结石有哪些表现?
其实大多数胆囊结石的患者可以没有任何临床症状,即所谓的“无症状胆囊结石”,多为体检时影像检查发现。
结石一旦出现症状,多表现为:
1. 右上腹(右侧肋缘下)疼痛,程度轻重不一,常为阵发性绞痛,可伴有发热、恶心、呕吐等症状;
2. 一般按压右上腹(即胆囊的位置)可出现压痛,有时还能摸到肿大的胆囊;
3. 化验检查会发现血象升高、肝功能可能轻微异常;
4. 影像检查如B超或CT等,可以发现胆囊肿大、胆囊壁模糊或增厚,胆囊内有结石等,即可确诊急性胆囊炎。
慢性胆囊炎患者症状轻微,常表现为与进食相关的右上腹不适,有时夜间也会发作,一般血象升高不明显,影像检查可以发现胆囊壁略厚或模糊,胆囊内有结石等征象。
发现胆囊结石,该怎么办?
对于有症状的胆囊结石,推荐实施胆囊切除术。对于无症状胆囊结石,是否应行手术治疗目前尚存争议。由于胆囊结石是胆囊癌的危险因素,无论其有无症状,均有手术指征。对于暂不接受手术的无症状胆囊结石患者,应密切随访,如出现临床症状、胆囊结石相关并发症(急性胰腺炎、胆总管结石或胆管炎等)及有胆囊癌的危险因素时,应及时实施胆囊切除术 。
胆囊结石不建议采取保胆手术,而建议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。20世纪60-70年代,临床发现保胆取石后结石的复发率高达80%以上,而且有一定的癌变率。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,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,尤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胆囊结石的金标准。因此胆囊结石患者要相信科学,腹腔镜胆囊切除是较好选择,不建议保胆手术。
对于一些年轻人或军人、公务员等特殊人群,患者能接受高复发的可能性,在充分告知的情况下,可以行腹腔镜下保胆手术。另外,年老体弱、不能耐受手术,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风险较大的患者,可以选择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,暂时使疾病得到有效缓解,过1-2个月再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。
胆囊切除后要注意什么?
胆囊的功能是储存、浓缩和排出胆汁,帮助脂肪类食物的消化和吸收。
胆囊切除术后,部分病人其消化功能受到一定的影响,主要表现在大量进食脂肪类食物后会腹泻。
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机体会使胆管扩张来部分代偿胆囊功能,一般2~3个月后就能够正常消化吸收食物。
因此胆囊切除术后要注意低脂饮食,少食油腻、肥肉、蛋黄等食物,不要暴饮暴食,养成良好的用餐规律。
专家介绍